跳至正文

祂牵我手(马可福音5:21-43)

释经讲道:《马可福音》
释经讲道:《马可福音》
09. 祂牵我手(马可福音5:21-43)
/

21 耶稣坐船又渡到那边去,就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正在海边上。 22 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 23 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24 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 25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 26 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 27 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 28 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29 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30 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31 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 32 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 33 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 34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35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 36 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 37 于是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 38 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 39 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40 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41 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 42 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 43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让我们一起翻到今天的经文在马可福音5:21-43,这段经文是马可福音中出现的第二个“三明治”文本:第一次是在3章后半段,耶稣的亲人拒绝他,中间夹着耶稣被污蔑靠着鬼王赶鬼。今天的三明治文本,是关于两个绝望中的人:以睚鲁恳求耶稣的故事开始和结束,中间夹着耶稣医治了一个患血漏病妇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人,她换了12年的不治之症。她特殊的疾病让她被当时的社会弃绝,耗尽了所有,失去了家人,也被禁止进入犹太社区,以及与她的宗教隔绝。她处于痛苦中,痊愈的希望也已经断绝。她已经来到人生的尽头。

故事中还有一个男人,在他的社区里面颇有名望,拥有一切地上的财富、权利和自由,以及令人羡慕的宗教地位。而且他有一个女儿,十二年来,女儿是全家人欢声笑语的来源,然而此刻却面临死亡。这个男人,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马可让两个独立的故事交叉,让原本一气呵成的叙述被打断,但是马可独特的写作手法,是让两个故事发挥1+1大于2的效果:虽然是两个故事,但里面有大量相似的元素作对比,它们要传达一个相同的主题,增加我们认识耶稣的重量——耶稣到底是谁?这段经文要告诉我们:耶稣是生命的源头,我们要用信心接受祂对我们最好的计划。

我会先带大家进入经文的叙述情节,然后会看这段经文对我们的三个应用

基督的恩典前没有特权

祂看重我们哪怕微小的信心

相信救主对我们有最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