²¹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 ²²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²³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²⁴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 ²⁵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 ²⁶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²⁷既是这样,哪里能夸口呢?没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没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²⁸所以(有古卷作“因为”)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²⁹难道神只作犹太人的神吗?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 ³⁰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称那受割礼的为义,也要因信称那未受割礼的为义。 ³¹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从年初就期待年末的上海?因为会有一场特别又令人有点意外的演出(不是周杰伦的演唱会),而是一票难求的《悲惨世界》40周年音乐会(反正我已经买到了2张票)。这部作品我看过很多次,无论是电影、舞台剧,还是音乐专辑,都给我许多触动。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绝不仅仅在于雨果用宏大的叙事描绘了法国社会在大革命余波中的动荡与撕裂,而是在这部作品里反复交织、不断冲突、贯穿整个叙事的两个力量——律法与恩典。
故事的主角冉阿让,是一个前科犯。为了救姐姐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以及多次越狱未遂,被判十九年苦役。出狱之后,虽然他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人,但在社会意义上仍是囚徒,他拿着那张象征耻辱的黄色通行证,餐馆拒绝他,旅馆赶他走,人们纷纷避开他。
走投无路的他被一位主教收留,给他裹腹的食物以及可以歇息的地方。可就在夜里,他却偷走了主教的银餐具。第二天早晨,警察抓着他回到主教面前,冷冷地对主教说:“我们在他包里发现了这些银器,他说您送给他的。”在犯罪事实面前,按照律法,他无可推诿,他该回到监狱,受更重的刑罚,没有悬念。
接下来是冉阿让人生轨迹的转折点。主教没有揭穿、指认他,而是说:“啊,对的,我的弟兄,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了,还忘了我给他的那两只银烛台——那可是最贵重的。”警察惊讶极了。冉阿让也愣住了。
主教把银烛台塞到他怀里,接着说了下面的话:“用这些银器去做一个诚实的人。我的弟兄,你不再属于邪恶,而是属于良善。我为你赎回了你的灵魂,把它从黑暗中救出,归给上帝。”
请问,这位主教有否认律法的公义吗?却在律法之外显明了更深的义——那是饶恕、代赎、和更新的义。那个晚上,冉阿让整个人崩溃——他原本准备好面对惩罚,却没想到遇见的是恩典。
保罗在罗马书3:21所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转折。当人类在律法之下被宣告全然有罪、无可推诿时,他写下了整本圣经中引人注目的转折句: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显明出来。
【主旨】
神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显明祂在律法之外的义——祂既是公义的,又称那信耶稣的人为义,使人因信除去夸口,进入恩典的福音。
一、(垂直的)神如何显明祂的义:神的义显明在十字架上(21-26节)
二、(水平的)人如何回应这义:神的义除尽人的夸口(27-3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