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32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33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过见证。34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35约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情愿暂时喜欢他的光。36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37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38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39你们查考圣经(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40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41“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42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 神的爱。43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44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 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45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们,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46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47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有个流行的说法:“信仰是个人的事情。”这句话听上去很合理,好像信仰就是一种主观感受,跟一个人的口味一样——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喜欢重口味;有人觉得人生要追求财富,有人觉得简单平凡才是真幸福。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信仰真的只是个人喜好吗?还是它必须建立在某些客观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之上?
有些人会说:“我没有信仰。”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真的有人完全没有信仰吗?信仰的本质不是某种宗教,而是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决定是非对错,以及如何做出选择。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套指导原则,而这正是一种信仰。
如果你说:“我只相信科学,我不相信任何宗教。”但这也是一种信仰——他们相信科学的方法能解释世界,相信实验数据和推理是最终的权威。有人说:“我不相信任何外在权威,我只相信自己。” 但这同样是一种信仰——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胜过一切,认为理性和经验是最可靠的指南。
换句话说,信仰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你信什么”的问题。不管你承认与否,每个人都基于某种信心在生活。
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所相信的呢?如果你的信仰是基于自己的经验,那你有没有想过,经验是有限的?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我们个人的经验就更短了。如果你的信仰是基于自己的理性,那你有没有想过,理性也会出错?毕竟,过去几千年,很多人坚信的东西后来都被推翻了。人们曾经相信地球是平的,认为雷电是神的愤怒,甚至有段时间,人们觉得抽烟是健康的!
如果你的信仰建立在科学之上,那你有没有想过,科学是不断修正的?一个理论今天是“真理”,明天就可能被新发现的证据推翻。牛顿力学曾被认为是终极物理定律,后来发现它只是更大框架的一部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了。再比如,医学界曾经推荐人们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后来发现这种饮食可能导致肥胖和糖尿病。
如果连经验、理性、科学都会出错,那我们凭什么相信它们就能给我们带来最终的真理呢?我们要如何确定,我们所信的,是真的?我们的信仰,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有些人认为信仰不需要证据,重要的是“感觉”。但如果信仰没有证据,它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假设有人每天看星座运势决定自己的行为,今天星座说“运势低迷”,他就不出门;明天星座说“贵人相助”,他才去谈生意。这样的信仰靠谱吗?
真正值得信靠的信仰,应该是有根有基的信心。你必须有理由去相信它,而不是因为它“感觉不错”。我们不会随便相信一个陌生人,我们也不会随便把钱投进一个听起来很美好的投资计划。同样的,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我们更不能只是凭感觉随便选择。
没有人愿意发现自己信了一辈子的东西,最后竟然是错的。信仰也是如此。我们要问自己:我的信仰,是因为我真的有理由相信,还是因为我习惯了相信?我是基于真理而相信,还是因为环境影响、家庭传统,或者单纯地“随大流”? 如果有一天,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我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来维护自己的信仰?如果有一天,生活的挫折打破了我的幻想,我的信仰还能站得住吗?
在约翰福音5:31-47中,耶稣向那些质疑他的人,提出了多个可靠的见证,来证明将信心建立在祂身上,是绝对可靠的。
【主旨】耶稣声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并为此提供证据,叫我们可以信。
- 第一个见证:施洗约翰
- 第二个见证:耶稣所做的工作
- 第三个见证:圣经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