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用福音塑造的关系(罗马书1:8-15)

释经讲道:《罗马书》
释经讲道:《罗马书》
2.用福音塑造的关系(罗马书1:8-15)
/

8第一,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 神,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9我在他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侍奉的 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10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 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11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12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13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4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15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告诉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文化中。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内容,往往是关于“个人成长价值”“情绪管理”“如何断舍离、守边界、远离内耗”。我们变得越来越懂得如何“维护情绪健康”,越来越熟练地规避一切可能带来消耗的人与事。

我认为这种观念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它帮助我们认清自己不必讨好所有人,不必承担超出能力的负担。但在潜移默化之间,它们也让我们更容易落入一种陷阱:把“关系”变成单方面衡量别人是否善待我的工具。我们渐渐不再问:“我能为他人做什么?”而是先问:“这个人对我有没有意义?这段关系让我舒服吗?我有没有被足够尊重、被理解、被照顾?”

这样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带入到教会这个关系群体中:“我已经来教会几个月了,牧师从来没主动找我聊过。”“这个小组聚会氛围不对,大家都太冷淡。”“有事的时候才想到我,平时根本不关心。”“那个长老好没有爱心,发teams消息竟然已读不回。”

我们很容易倾向于用“我有没有被看见、被满足”来衡量别人是否尽责。

而这,也正是早期罗马教会所经历的张力。他们是一间由信主不久的犹太人与外邦人组成的年轻教会,保罗从未亲自造访过他们。他不是这间教会的建立者,也不是他们的属灵父亲。他们听过保罗事工的果效,也读过传递在教会中他写给其他自己建立的教会的信。他们也关注保罗的宣教旅程,以及写信给保罗希望顺道来他们这里看望他们,但也经历了保罗的已读不回(迟迟没有来罗马)。于是有人开始揣测:这个使徒为什么迟迟不到我们这里来?是不是他不太在乎我们?是不是他只重视他自己建立的教会?是不是他只关心那些“更有战略价值”的城市?

今天的经文,就记录了保罗在罗马书一开始对这种误会所做的回应。但他没有辩解和自我防卫,更没有刻意讨好。他所说的话,远远超出了“我其实有在乎你”这种解释。他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把整段关于他与罗马教会的关系,放进了一个更大的框架——福音的框架。因为对保罗来说,关系不是以“我感觉如何”为出发点,而是以神对我们的呼召、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我们对彼此的使命为核心。

【主旨】这段经文是要告诉我们:在基督的福音里,我们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旁观者,而是被呼召彼此建造、共同背负福音使命的服侍者。

  • 福音里的关怀未必总是可见,却是真实的 vv.8-10
  • 福音里的群体不是消费者,而是彼此建造的身体 vv.11-12
  • 我们都与福音的托付有份 vv.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