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LCJ弟兄读书分享:一副神的肖像画

谦卑中寻找真自由

年初有一部现象级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领跑各路电影。不知道各位弟兄姐妹是否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影院观看过?里面有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I’m the master of my destiny.” 这部电影就是《哪吒2》。

其实两年前,我也是这样。每天早上带着“干翻这个世界”的决心出门,晚上被这个世界收拾得服服帖帖地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此不疲!

“我命由我不由天”——多么有力的呐喊,多么充满激情的宣言!当代的年轻人都渴望冲破桎梏,以哪吒为榜样,视这句话为座右铭。然而,圣经却告诉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这句台词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似乎斩断了宿命论的枷锁,另一方面却划伤了灵魂深处的谦卑。世俗的文化高呼:“做自己的神!”而基督徒却要学习:“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当基督教文化遇见中国式的英雄主义,我们该如何在“自我实现”与“全然交托”之间,活出真实的信仰?

读完这本书,我个人认为,第二章对我的提醒最深。它直接指出了我当下的问题。这一章的标题叫作:

“实际上的无神论”。

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我现在读给大家听:“一个人可以在头脑上相信神,在心里却藐视神。他可能不会质疑神的存在,甚至可能会为神的存在辩护,但他的心却没有对神的喜爱。这就是‘实际上的无神论’,也就是说,在实际行为中的无神论。魔鬼本身就是一个‘实际上的无神论者’:他知道有神,但其行为却好似没有神。” 在人类中,相对而言,几乎没有人完全否认神的存在。哪怕是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被唯物主义浇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也会说:“小心点,抬头三尺有神明。”但没有人会自然地在心中尊崇神。所有人本质上都是“实际上的无神论者”。 提多书 1章16节如此描述:“他们说是认识神,行事却和他相悖。”

书中指出人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 人想要成为自己的神
    2. 人取代神,把自己设立为他自己的目的和幸福

多么熟悉的字眼。我相信这是每一位加入这间教会的成员,都在自己见证中会反思的问题。

耶稣在马太福音7章21节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这其实就是在警告像我这样,可以熟练使用属灵话语,却活在双重标准中的“文化基督徒”:一方面在教会中热心事奉,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孩子冷漠疏离;早晨刚刚学完“向上看”,晚上就任由冲突升级;祷告时说“愿主旨意成全”,外卖迟到后却秒变键盘侠。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放在信仰的语境中,竟真实地反映出一种“约拿式的叛逆”——那个逃往他施的先知,何尝不是在践行:“我的航线我做主”?直到被大鱼吞进“海洋监狱VIP包厢”后,才明白:顺服不是认怂,交托不是放弃努力。

现代人也许不会遭遇约伯那样极端的苦难,但我们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时候——当投资失败、当婚姻触礁、当疾病突袭——这都是上帝在邀请我们放下掌控欲的契机:“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很多年轻人喜欢把“躺平”挂在嘴边,但圣经中的“交托”其实是一种高阶的主动;

诺亚不是等暴雨来了才砍树,而是一边被嘲笑,一边坚持在旱地上造船;

以斯帖说:“死就死吧”,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化好妆去见王的高光时刻;

最真实的交托,始于雅各在毗努伊勒的坦白:“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这看似无理的纠缠,实则是放下伪装的勇气。当我们停止表演属灵人设,才能经历“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的释放;当我们不再掩饰内心的挣扎,圣灵的风才能吹进生命的每个角落。

而在客西马尼园的橄榄树下,那位曾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的人子,给予我们“交托与顺服”的最完美示范:信仰不是否定个人意志的消极放弃,而是在更高的旨意中发现真正的自我,在降服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手机微信的聊天置顶是我的爱人。而未来,我愿将圣经中的这句话,作为我人生座右铭的“置顶”: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我手机微信的聊天置顶是我的爱人。而未来,我愿将圣经中的这句话,作为我人生座右铭的“置顶”: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