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36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 神的羔羊!”37两个门徒听见他的话,就跟从了耶稣。38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在哪里住?”39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40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41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42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约翰”马太福音16章17节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43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44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45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46拿但业对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腓力说:“你来看。”47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48拿但业对耶稣说:“你从哪里知道我呢?”耶稣回答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49拿但业说:“拉比,你是 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50耶稣对他说:“因为我说在无花果树底下看见你,你就信吗?你将要看见比这更大的事。”51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在耶稣降生的前后几个世纪里,犹太文学中逐渐涌现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叫做天启文学或者启示文学。启示文学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象征和视觉化的描写,揭示神秘而超越现实的天堂图景。圣经中事实上也有两卷书是是类似体裁:《但以理书》以及《启示录》。为什么这类新兴体裁广受当时读者的欢迎呢?那是因为,人们对天国的奥秘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心中燃烧着强烈的好奇,想知道天国到底是何等光景,天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这样的好奇,在耶稣降生的那段日子,达到了极致。我们与那个时代相隔了两千年之久,现代人可能会认为,会觉得那样的渴望应该是一种原始文化的狂热与幻想,甚至可能带着轻蔑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迷信与无知,认为只有处于蒙昧状态的人才会如此执着于对天国的臆测。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你有没有听说过一本畅销书《天堂是真实的》(Heaven is for Real),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销量极其可观,被翻译成39种语言,14年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全球票房超过一亿美元。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三岁男孩科尔顿在一次濒死体验中所见到的天堂景象。那么,科尔顿看到了什么?他声称自己在天国遇见了一个从未告知过他的未出生的姐姐,还见到了早已去世的曾祖母。他看见耶稣骑着彩虹般的马,并坐在耶稣的膝上听天使为他歌唱。
或者你听说过另一本书《从天堂回来的男孩》(The Boy Who Came Back from Heaven),口述作者是一个在04年差点在车祸中丧生的六岁男孩,他昏迷了两个月,醒来之后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天堂与天使和耶稣见面。这本书随后也成为畅销书,也被翻拍成电影。不过,十年之后,依然瘫痪在床的少年和他的家人公开承认,书中关于天堂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他说:“在我讲述天堂的故事时,我甚至从未读过圣经。人们从我的谎言当中获取利益,并且还在持续获利。大家应该阅读圣经,而且圣经已经足够。”
你看,我们可能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成熟或者理性。也许,像两千年前的人们一样,我们心中依然有着某种深刻的渴望——渴望了解天国的奥秘,渴望找到安慰,渴望认识复杂宇宙万物背后的设计者。尽管这些濒死体验或天堂见证的故事看似神奇、感人,甚至带有某种超自然的吸引力,它们或许能在一时激发人们对天国的好奇,但它们终究无法从根本上让人真正认识耶稣,或经历福音的大能。那么,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是依赖孩子的叙述、虚假的见证,还是捏造的故事?还是有一位真正可信的权威,能为我们揭示天国的奥秘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今天的经文。请大家翻到你手中的圣经,在玛拉基书,公版和合本圣经旧约的 页,翻到之后,请大家听我读。请所有人听永生、至高、全能的神要对我们说的、永远安定在天不更改的话:
《约翰福音》1:35-51给我们展示了最真实、最有力的呼召场景。当时的门徒不是通过神奇的经历被吸引,而是通过诚实地追随约翰的指引,亲自来到耶稣面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福音的根本力量——唯有耶稣是通往天国的道路,我们要传扬祂的名。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享这段经文:
● 福音将人引向基督,而不是自己
● 传福音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
● 福音的见证者是急切的分享者
● 福音把我们引向更大的事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