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一切都要更新(创世记6:9-8:19)

释经讲道:《罗马书》
释经讲道:《罗马书》
3.福音是神的大能(罗马书1:16-17)
/

¹⁶我不以福音为耻; 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 ¹⁷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证道提要

证道提要

Sermon abstract

这个星期,最热的话题是什么?9/3阅兵。电视、新闻、朋友圈,铺天盖地,都在重复同一个场景:整齐划一的方阵,呼啸而过的战机,长安街上的铁甲车队。那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震撼。很多人说,那一刻,心里涌起的是久违的自豪感;有人说,强大的武力展示让自己倍感安全。 

 

人们总是健忘,强大的军队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但敌人是谁不是由人民定义的。荣耀的大叙事,总是能轻易抓住人的情绪。它让人热泪盈眶,让人觉得自己正参与在某个宏大的历史中。哪怕个人依然卑微,哪怕生活依然艰难,当那面旗帜飘扬时,我们就好像也分了一杯荣耀的羹。有人说:“看见阅兵,忽然觉得自己送外卖也更有劲了。”某网络大 V 说:“第一枪打响的时候,直接捐五千万。”还补了一句:“最少五千万。”你看,在庞大的荣耀叙事之下,个体的挣扎、疲惫、焦虑,似乎都可以被压制下去。 

 

可是,我们都清楚,现实并没有因此改变。阅兵的盛大场面过去之后,街头依然是大汗淋漓、没有保障的外卖员;地铁里依然是疲惫的打工人;办公室里,白天集体看阅兵,晚上却要把白天落下的活儿补完。荣耀的叙事或许能让我们暂时忘记困境,却不能改变困境。它能让人短暂昂首,却不能医治内心的空虚。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大阅兵也是要烧钱的:这种荣耀需要付出的,往往是无数普通人的沉默和牺牲。 

 

在这种大叙事面前,个人是被压下去的。卑微是不被容许的,软弱是不值得提起的,失败是不合时宜的。荣耀属于坐在主席台上的人,而普通人的存在感,被消解得几乎看不见。 

 

然而,圣经却让我们看见另一位王。祂本有无可比拟的荣耀与权柄,却没有以高高在上为祂的荣耀。祂不以人的卑微为耻,反而进入卑微;祂不以与软弱人为伍为耻,反而与他们同席吃饭;祂不以拯救污秽的罪人为耻,反而以此显明祂的慈爱。世界的荣耀以遮掩羞耻为荣,而这位救主却愿意承担羞耻、背负羞辱。 

 

这就是为什么福音在人看来是如此格格不入。我们的世界崇尚强大,讲求荣耀;而福音讲的是一位自愿进入卑微、承担羞辱的救主。与人群的掌声相比,福音显得太弱小;与帝国的荣耀相比,福音显得太卑微;在世人的眼光里,它甚至是可笑的。 

 

两千年前的罗马,就是这样一座荣耀的大叙事之城。那里有最强盛的军团,最辉煌的建筑,最自豪的文化。罗马人以帝国的权力和文明为荣。而在这样的地方,传讲“一个被钉十字架的犹太人,是世界的救主”,听起来荒唐至极。十字架,在罗马人的眼里,是羞辱的极致,是奴隶和叛逆者的结局。 

 

因此,罗马的基督徒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容易产生同样的挣扎:在帝国的荣耀下,福音显得卑微;在世人的眼光里,信耶稣是羞耻。 

 

可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保罗坚定地说出了罗马书的核心:“我不以福音为耻,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主旨】这段经文是要告诉我们:福音不是羞耻,而是大能;不是人的义,而是神的义;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凡信的都得救。

  • 我为什么要传——因我不以福音为耻  
  • 我为什么不以为耻?——因为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 为什么福音是神的大能?——因为神的义在福音里显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