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平安!
加入成员后一直在和陈长老门训学习《迷人的共同体》。刚开始在和陈长老决定选择哪本书时,当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刚好陈长老也选择这本书,门训学习本书以来领受的恩典是丰厚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上次我们门训的一些得着,也就是本书的第九章:应对教会中的抱怨。
作者在开始就提到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大多数弟兄姊妹应该都知道,但我还是重复下吧。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世上最神奇的古代建筑。早在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一世建成这座建筑时,它已经足够雄伟,堪称当时的世界大教堂。直到今日,它依然可谓世上最大的教堂。但是,久经风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成后,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是一座能够“自我愈合”的教堂。为什么说能自我愈合呢?教堂建筑中的水泥最初来自某地中海小岛,时隔1500年,教堂墙上的灰泥依然没有完全粘合。当发生地震时(这在伊斯坦布尔很常见),建筑中的裂缝将张开,直到天降大雨。然后,雨水将渗入这些缝隙,古老的水泥就能定型,将灰泥紧紧缝合。任何工程师都难以超越如此有效的天然修补。 一个“自我愈合的教堂”,也引发我们对教会的思考。
神要求我们以集体的方式各自聚集在不同的地方教会,喜悦我们以集体的方式彰显他的智慧和全能。但教会不是圣徒博物馆而是罪人的医院,这些罪人在一起的时候引发抱怨冲突在所难免。当教会出现冲突和抱怨时我们会像圣索菲亚大教堂主动寻求自我愈合,寻求合一?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有甚者把埋怨冲突视为分裂教会,满足自己心意的机会,不是寻求愈合而是寻求扩大裂痕。
虽然抱怨冲突难以避免,但因为怨言而破坏教会的合一却完全可以避免。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使徒行传6章1-7节的一件事:
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教会刚刚建立初期,大家聚集在一起时就出现了问题。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希腊的寡妇。这两种群体因为文化语言等原因本来就存在巨大张力,现在又出现供给上的忽略,张力加剧。
第一次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觉得似乎有点可惜,第二章刚刚说到凡物公用的美好画面,第六章就开始出现这种没有荣耀神的事情,关键还是使徒带领的教会。在刚开始进入教会聚会的时候,我也有一个很幼稚的想法,认为教会弟兄姊妹之间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会有任何的冲突。
渐渐的才明白真正完美的教会只能在天上,在任何一间地方教会中都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就是在这些问题中我们经历主的恩典,学习主的样式。当一间教会仅仅追求表面的风平浪静,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可能也不是神的旨意。甚至很有可能是把罪恶掩盖,发酵引出更大的问题。
如果真的有一间教会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可能也很难操练彼此相爱。神对教会的心意就是让一群不可能彼此相爱的人,操练彼此相爱。让一群只会爱自己的人,学会爱主和其他人。即使我们悔改信主后,爱心也不是突然一次就长成在我们心里。神要我们在彼此的罪中,彼此碰撞后,甚至彼此伤害后。因着基督的福音,为着神的荣耀,为着教会和他人的益处,而一次又一次的放下自己,主动寻求合一操练彼此相爱。也借此让我们明白我们时刻需要恩典。
每个地方教会的弟兄姊妹都会有很多的差异,但耶稣基督的福音会超越这一切。虽然这个看似不那么好的见证,但我们可以从使徒在这件事的解决上领受一些原则,思考这件事的结果:
第一、教会领袖足够重视教会出现不合一的事情。
不要说在一世纪的社会环境下,即使现在寡妇或其他弱势群体受到忽略都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关注。小时候我们村里,村民经常出现冲突,那个时候一般不会选择报警,而是一种宗亲社会的解决方式,找到一两个辈分高的有话语权的断定是非。在这样的方式中弱者的益处本身就是用来忽略的,反之去讨好强者。但使徒们却足够重视姊妹被忽略的事情,这极易引发更大的不合一。以至于叫众所有门徒都来到现场寻求解决。根据作者所说到达现场的可能有上千人。
第二、教会领袖有领导的责任,但最终保护合一的工作在乎全体会众。
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事最后顺利解决,有使徒的带领,更有全体会众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方式一起去寻求解决。使徒们通知所有人来解决这件事,而所有会众也都为着在当时看来并不严重的事情来到现场一起解决。因此会众也是对教会的合一,姊妹被忽略这件事很重视的。不然很可能:我有点事,你们看着办吧。怎么处理都行,我没意见 而敷衍不来参加。后面我们看到是全体会众一同选举出七个弟兄解决此事,这样的画面和见证更为有力。保罗在以弗所书4:3中劝勉我们“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是向着全体会众发出的。
我自己以前也常常看到教会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牧者的事情,要看牧者怎么解决,我最多知道个结果就可以了。但这种把教会也就是基督身体的事情置身事外的态度,显明出我的心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委身教会。在加入成员时回想我前几年的光景,表面上我没有离开教会,是的,每个主日我都参加聚会,有的时候还参加两场不同教会的聚会。保持和弟兄们的交通。但我的心从来没有委身在基督身体———教会中。这是非常可怜的光景,更可怜的是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可怜的光景中。
第三、对教会领袖的作为有切合实际的期待,同时对圣灵在教会的工作大有盼望。
教会领袖和我们一样是有限的人,即使在使徒的教会也有成员被忽略的事情。教会出现问题并不能直接视为领袖的责任, 每个成员都需要借此思考,悔改,看到自己对教会他人的亏欠。并且以共同体的样式合一解决。同时全心仰望神的带领。大部分解经学者认为,第五节经文中的所拣选的七个名字都是希腊人名。当然,不能确定所有的弟兄都是希腊人。但至少这说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希腊人。在希伯来人占主体的教会中,这样的拣选实在难以想象。在双方本就缺乏信任的状态下,而且已经出现了冲突,他们愿意冒险将他们的姊妹交给对方。我想这绝对是信心的决定,最终姊妹被忽略的问题,以一种彰显在基督里合一相爱的方式解决。随后我们看到“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此外“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人是有限的,神的带领却总是在一切的事上超过我们的所求所想。
无论是人间的战争,还是属灵征战,想保守阵地,最好的方法是主动出击。尤其在属灵争战中,如果只想守住现有阵地,很可能渐渐挪移帐篷,丢失阵地,损失惨重。反而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多主已经赐下,我们还未得之地,未尽的事。还有很多人我们没有爱过,或者我们只是例行公事爱了一下就赶紧撤。最后作者提到面对问题我们不能束手就擒,而是转守为攻,主动用神的道装备自己,将生命建造在神的话语上。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合一,合一彰显神自己表明祂的大能和智慧。合一需要所有成员一起主动寻求,在寻求合一中重要的是自己应当成为供应者,不是消费者。作者提到基督徒应当思考“我要如何服侍”,而不是“我能从这里捞到什么好处”。主动出击的最好方法就是服侍教会和弟兄姊妹。教会牧养教导神的百姓,但教会的设立不是为着满足我自己个人愿望,喜好。不能围着我转,满足我,就不是一间好的教会,我就要跺跺脚离开。反而应该是效法教会的头——基督,委身舍己,合一彼此相爱,来持续治死自己的自我中心、消费者心态。
很多时候,当明白自己要去效法主服侍他人时,有些问题可能自然就消失了。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或事情,可能本身这些人和事没有问题,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自我中心,至少我得先拿掉自己眼中梁木。如果能少点自我中心,少爱点自己的话,服侍他人似乎也没想象那么艰难了。被基督的爱激励为主做点微不足道的事时,自己其实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着更多。因着服侍而带来的喜乐也会在自己心里涌流满溢出来。我们都经历过,在主里的喜乐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评头论足,一直都是我我我的话,很多本身不是问题,不应当成为问题的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当然如果确实有实际问题,那就是另一回事。
这本书还剩下两章很快就会学完了,门训学习以来很感恩自己领受了足够的恩典,书中教导很多具体的服侍教会和他人的原则和细节。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醒教导我作为一个基督徒我的眼目和整个全人更当关切的是神的荣耀,教会,和服侍他人,这些才应当是我生命的中心。神的荣耀,教会,爱神爱人,这些不是一套基督教的概念或者术语,并非只明白它的意思就够了,甚至成为我和别人的谈资。我还要靠着主真的去这么做,真的要落在地里。把自己的心思,热情,生命投入其中,把自己交给基督。作为一个罪性十足的人这很难,要一个恨不得全世界为自己转的人,去爱其他人,而且还是神要求舍己的爱,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不是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我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但我们所信靠的那位祂一直在我们生命中成就不可能的事和恩典。主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与得胜,已经赐给我们新的生命和足够的恩典,让我们能够信靠和依赖。就是现今主依旧在天父面前为我们代求。自己总要开始去顺服,即使很不自然,即使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思想自己这些年的生命,整个人浸透在恩典里。多少次眼看着残火就要熄灭,芦苇就要压断。但神一直不忍丢弃,一次次得解脱,蒙拯救。可是自己一直是不冷不热,半死不活,无力顺服,残喘着。
如果作为神的百姓,每周来聚会,但心里从来没有以天父的事为念,从来没有神的国度,教会,弟兄姊妹的需要,对圣洁的追求,其他人的灵魂得救。或者说这些从来没有放在首位,随时可以让位于其他任何事情的话,我想这就是保罗说的比世人更可怜了。而我自己恰恰就是这种状态,请弟兄姊妹为我祷告!
还是想说感谢主这一年的带领保守我们每周聚会的顺利,每天赐下恩典。也谢谢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