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虽然我们不愿去想,但我们的确活在一个常见苦难的世界里。在一个由罪人所居住的堕落世界里,我们不该感到惊讶,该感到惊讶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并未受更多的苦。苦难的范围可以从别人欠考虑的短暂伤害,到虐待的可怕经历,我们都是深受苦难的罪人,因着这样,苦难就成为个人服侍的共同点。然而当我们听到一些苦难的故事时,我们很容易震惊,我们活着并盼望真正不好的事情永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是,我们挣扎着是否要和受苦的人联结。我们经常将我们的服侍减低为只是简单的抛出圣经的话,承诺为他/她祷告(有时仅仅是作为基督徒一种不能付之行动的礼貌,实际上就是虚伪)。真实的内在是,我们很不自在,巴不得赶快离开。迟早我们也会遭遇苦难,只是经历不同程度的痛苦而已,圣经中也多次谈到个人苦难的真实性。
1. 圣经清楚地宣告神是至高无上地掌管一切——甚至包括苦难,但绝不代表这
a. 意味着困难不是真实的(林后1:3-9;4:1-16)
b. 试图为恶人开脱(哈;徒2:22-24,3:14-23)
2. 圣经清楚地说神是良善的
3. 圣经清楚地说神对我们的苦难有其心意
当我们进入别人痛苦的经历,我们的回应要被合乎圣经的怜悯所塑造。这就把我们引到爱的第三个层面,那将会增进神在一个人生命里头的工作。
与受苦者认同
你是否经历过困难时期,孤零零一个人的感受?你是否曾经感到自己好像是两个不同的人——独自受苦的你和被周围的人“所知道的你”?你曾否想要诉说你的故事但又怕别人会怎么想?你曾否因为你所必需面临困难而希望自己早上不必起床?你是否曾向找人谈谈自己的痛苦却没有勇气?你曾否被别人以快速建议、错误假设和“粗暴”的经文而敷衍过去?在生活的无情现实中,你曾否(无声或者有声)哭求帮助?如果你活着,你对上述的问题至少有几个是肯定的。
苦难不仅是人际关系的共同平台,也是神最有用的工作室之一。作为神的使者,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认同那些受苦者;我们藉着希伯来书2:10-12节学习奇妙策士的榜样。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希伯来书2:10-12)
这段经文是说到基督——我们救恩的元帅——如何与我们认同。它告诉我们:我们与基督是同属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超越人类的家庭。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一个非常独特共有的身份,即我们与基督是与那些受苦者同属一个家庭。我们不可忘记,我们所服侍的是一位受苦的救主,我们不是向不能理解我们经历的人求救。耶稣是满有怜悯和了解的,因为祂像我们一样,祂能帮助我们;祂经历过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祂知道我们和我们的经历,因为我们与祂同属一个家庭,那是受苦者的家庭。不只这些,这段经文说:基督不以称呼我们“弟兄”为耻。弟兄的称呼隐含着在家庭里的特别地位,一个平等的手足关系;再无更强有力的字眼可表明基督与我们的认同。此一认同在三个方面凸显出来。
1. 我们是同属一个家庭
2.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的地位是相似的
3. 因为那地位,我们享有相似的生命经历
这应该是我们个人服侍的属性,我们不应该有“我比你优越,因为我已经做到了”的心态。谦卑才是个人服侍的属性。这个谦卑来自于我们认知到自己和其他人有相同的身份,我们不是完成品,神尚未完成祂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在神改变人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同样站在“弟兄”的位置。我们不是被服侍者的老师,不是他/她所需要的,他的改变不是因为得着了我们的智慧或经验。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享有共同的经验,而且我们同属于一个家庭。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来看希伯来书这段的经文。什么是弟兄关系的核心?在基督里,我们拥有什么共同的经验?答案是——苦难。
苦难如何使基督得以完全?
请注意第10节所说的有关基督的经文,这节经文非常有意思。它说,如同我们,基督因受苦得以完全。作者的意思是在解释——基督如何与我们认同,吧基督生命和我们生命连接在一起。我们从这个句子看出这个连接——“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请思考一下:苦难如何使基督得以完全?当祂来到地上时,祂本来不就是完全了的吗?
圣经教导说基督是神完美之子活在永恒里。但身为人子,在祂作为献祭的无瑕疵的羔羊走上十字架之前,有些事仍然需要做的。祂必须以末后的亚当的身份活在世上,忍受这堕落世界里生活中全程的经历、试探和诱惑。首先的亚当没有通过考验,所以基督在地上的全部生命必须面对罪恶和苦难,却不犯罪。所以基督如何得以完全呢?不仅藉着祂是神完美之子,还要藉着祂自己是完美的人子,祂的完美成功地忍受了苦难的考验。希伯来书的作者显明基督的生命与我们之间有个直接的类比。这个图示也直接说明了基督在我们身上的工作。正如基督在永恒中被宣告完全,我们在基督里被宣告完全(称义);正如基督受苦显明祂在地上的义,我们也藉苦难的过程成为圣洁(成圣)。基督经历过苦难而得以完全,我们也藉着那相同的过程得以完全。所以,我们共有的身份认同是:弟兄,苦难中的弟兄,苦难中的弟兄且这苦难使我们迈向圣洁。这也是我们和所爱以及所帮助的人之间共享的身份。我们站在彼此的身旁,是平等的,我们共享相同的受苦经历,而我们的经历有相同的成圣目标。让我们思考这一身份对个人事工的影响。
1. 它给我们机会为了人而将真理具体化。不仅是分享经文,也共享身份,真理在生活中被呈现为具体的事实。
2. 它鼓励人们依靠基督而非我们。我们必须忠诚地呈现自己是需要基督的人。我们不过是祂的使者,改变人生命的器皿。
3. 它鼓励人谦卑和诚实。圣经辅导和世俗疗法最彻底的不同,其中之一是分享我们个人挣扎的故事之重要。当我们谦卑诚实,救赎主就能使用我的故事把盼望带给另一个人。
4. 它赎回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是伟大救恩故事中的一小章,基督才是故事的中心,我的故事是关乎祂,而不是关乎我,如此一来,即使我的失败也会导致祂的荣耀。在我的软弱、愚昧和无能中,我学到祂应许的真实以及祂同在的事实,这使我的故事成为别人生命中改变的工具。
5. 它导致对基督的敬拜。当我们把人引导基督面前,祂就成为我们注意力的焦点,且是我们赞美的接收者。真正合乎圣经的个人服侍总是导致越来越成熟的敬拜。
如何分享你的故事
安慰困难中的人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怎样带着怜悯心陪他们走呢?通常我们不确定要说什么,挣扎着要如何安慰丧失心爱的人或面对无法改变过去经历的人。我们不想廉价地、“粗暴”地传达圣经的真理;当那人在处理他的痛苦的时候,我们想把那人的锚安置在真理上,但是以一种向那人显明我们明白他试炼强度的方式。我们想要向他显明我们分享的真理,是非常健全以致能带领他们走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它们知道他不是独自一个人,因基督是他患难中随时的帮助。问题是:我们如何避免那些陷阱而达到这些目标呢?
从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中,我们找到一个很有帮助的策略。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你们以祈祷帮助我们,好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哥林多后书1:3-11)
这段经文总结了基督徒怜悯的本质,以及将这怜悯表达给他人的过程。它恰好分为两部分:一个模型,一个方法。
模式:以救赎的眼光看待苦难
如果你列出关于你所知道的苦难和安慰的每一件事情,你的清单上会浮现什么主题呢?你是否很难把神的爱和呼召我们受苦放在一起?两者互相矛盾吗?在一个视安逸为正统,苦难则为可怕的干扰的文化里,我们需要一个关于苦难和安逸的圣经范例。保罗在这里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范例,你蒙召受苦,以致你能经历神的安慰;你经历了神的安慰,你就可以安慰人。当他们透过你领受神的安慰,他们就能把安慰带给别人。我们的苦难不是神爱的一个缺口,好像主转头时那恶者就匍匐而入。苦难并不意味着神的计划失败了,其他它正是神的计划。苦难是个记号,表明我们是在基督的家庭里,是国度的精兵。我们受苦以致我们更深认识祂,更十分感激祂的恩典,我们受苦以致我们能成为祂在别人生命中所行善工的一部分。
在这一切之中,救赎的目的是在堕落的世界里有盼望。神要兴起更多充满盼望的人,真实的盼望不是扎根于我的成就或者资产,而在于知道我的身份—大君王的儿女。祂以一种爱来爱我,那时什么也拿不走的爱,祂已经赐给我赦罪的恩典与赋予能力的恩典。祂每天都在改变我,使我成熟。祂已经应许赐我一切所需来面对所临到的事,以及将来我可以在一个没有痛苦、悲哀、罪恶的地方永远和祂同在。这意味着在我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没有任何真正永恒或有价值的东西会濒临危险。我真正为之而活的,是很安全的、很可靠的;我不知明天回发什么事情,但我确知我是在神的家中,永远地被祂所爱与看顾。这是真正的盼望。所以就是这个范例:有目的的苦难引向经历神的安慰,产生能力去安慰别人,导致一个有盼望的社群。苦难>安慰>安慰>盼望
我们也需自问:神叫我在何处受苦?神如何使用别人让我得知他的安慰?他们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我如何使用自己的经历去安慰别人?我如何以一种扎根于基督同在和蔼的真实性方式来讲述我的故事?我们可以感谢保罗,他不仅提供一个模式,也提供一个方法学。
方法:分享我自己的挣扎与主的帮助
在哥林多后书1章中,保罗说他不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人不知道他在亚细亚所受的苦,胆希望他的遭遇能在他们当中导致更深的盼望,坚固的信心以及更新的敬拜。保罗的经历把血肉之躯置于神的应许上,你在当中看到神在做工,成就祂对儿女们所应许的事。当人们在保罗的故事中看到神的时候,他们眼睛也被打开看见神也在他们自己的境遇中,他们就因此而得安慰。这是提供安慰最切身与最具果效的方法学之一,也呈现出在境遇的背景中神学性的事实,而那境遇又是堕落世界里的人所熟悉的。我们的故事把神的真理带到实际生活的挣扎中,并展示不放弃盼望的有力原因。如果神要使用你的苦难和祂的安慰去鼓励别人,你要如何讲述你的故事以便达成这个目标呢?在8-11节中,保罗的经历提供了一些指引。
1. 以一种破除你在本质上与你所帮助的人不同的错误想法的方式来讲你的故事。在人际关系中,人们认为只有他们才有那些特定的问题,没有人能了解或帮助自己。但是神要我们记住:我们就像周围的人一样——面临类似困难的有缺点的人。
2. 永远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并非那种“祸不单行”的故事,也非高人一等的不幸经历。
a. 困难的处境
b. 你在其中的挣扎
c. 神如何帮助了你
3. 当你讲你的故事时,要诚实地描述你的挣扎和失败。你的故事必须强调神在你软弱中的恩典,而非你英雄式的信心。注意保罗这个信心伟人怎么说自己:甚至对生活绝望….心里感到被判了死刑。保罗愿意扯下公开名声的幔子,把你我带进他隐私走廊上看他的挣扎。
4. 当你讲你的故事时,要有所辨别和有目的。你的焦点不是处境,而是在其中与你相遇的神。注意保罗在这里几乎没有提到细节,然而我们仍能意识到他的处境之险恶及戏剧性。
5. 总是以一种神在事件中是主角的方式来讲你的故事。
6. 要谦卑地讲你的故事,承认你仍然继续需要恩典。因为若离了基督的源头,我们是无助的,只有在基督里能够找到。甚至请你正在服侍的人为你祷告。
7. 永远要清楚表明你不是这人所需,神才是。
8. 你的故事的目标应该总是敬拜的。一切真正的盼望和安慰皆根源于对神、祂的美德和帮助的感恩。给人盼望就是帮助人看到主。苦难会掌控我们的注意力,遮蔽我们的视力,使我们容易忘记是什么维系着我们的信心。我们需要有人提醒我们:生命不是被痛苦所定义,而是被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所定义。给人盼望并不只是使人相信事情会越来越好,或帮助他们做决定。给人盼望是把他们介绍给一个人,那时帮助正在处理不可能之事的人们,从神的荣耀和恩典,以及他们是神儿女的身份的观点去看生命。
有目标地接纳
圣经明确地表示,神给我们恩典正是因为我们一点也不好。当我们进入神的家庭,我们需要彻底的改变。神的接纳不是呼召我们放松,而是呼召我们做工。保罗在提多书中讲到:
因为神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提多书2:11-12)
神给我们的恩典永远是引致改变的恩典,祂的接纳不是祂工作的结束,而是开始。我们的称义永远不可和我们的成圣分别开来,它们是救赎工作天衣无缝的两个部分。
因此,以审判、定罪、自以为义的灵来就近挣扎中的弟兄姐妹是不对的,那样做会使你妨碍主正在他们生命中所做的。你必须给他们你从主领受的同样恩典和爱,但同时你不要让那份给出的恩典被误解。神的恩典永远是引致改变的恩典,既然神的目的是叫人变成『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1:4),所以改变是祂的目标。当我们提供给人谦卑、耐心、温柔、忍耐及饶恕的爱,我们绝不可传达一种他们留在原处是可以接受的信息,只要内住的最还继续残留,改变就是神的呼召。在祂所赐的人际关系中,这点是不容妥协的。若妥协,我们就不再是神的使者,并妨碍了主在那人身上的工作。所以我们坚决拒绝审判定罪,同时也拒绝开脱申辩。我们以恩典接纳人,那会使我们有能力做神改变人心的工作。任何不及于此的都贬低了神的恩典,并否认我们的需要之重大。
当我们寻求藉着进入人们的挣扎中来服侍人的时候,我们要寻找体现基督的同在与品德的方法。我们来到人们身旁,是同一个家庭的弟兄姐妹,一同走过相同的过程。我们身为受苦者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我们就成为神的盼望与荣耀之窗。最终,我们提供来自主那里所领受同样的接纳来接纳人们。那恩典是不能赚得的,但那恩典总是呼召我们去做工;这工作就是我们的呼召,直到我们完全与神爱子的形象一致。以这种方式所建立的关系,就成为神的工作能兴旺的所在,也成为人们被更新、复原、重建、精炼的所在,就是以神为中心,属祂的荣耀都归给祂的所在。